7split00_450.jpg

(*無雷觀後心得)

在進戲院之前就知道這部片的是多重人格作為主題,所以很容易讓我與《24個比利》產生聯想,不過觀賞完後才發現凱文和比利這兩位患者性質迥異,比利的惹人厭的人格有十四個;凱文的所有人格中屬於反社會性的人格僅有三種(丹尼斯、派翠西亞及「野獸」)。不過,此三種人格正是主導電影進行的核心。

 

一開始電影的鏡頭是聚焦在一名叫做凱西的年輕女孩身上,而凱西與兩位女同學等待駕駛上車的過程中被丹尼斯迷昏。三個女孩被關在同一間房子內,拼命思索著如何使計逃脫此地的同時,意外地發現囚禁她們的丹尼斯總是在每次開門進來皆會換上風格迥異的服裝及態度,彷彿不是同一個人。

 

三人女孩各自懷揣不安的態度,可是表現的方式不盡相同,凱西的兩位同學中,克萊兒屬於主動派,認為不管使用何種手段都得離開;瑪西亞是克萊兒的好朋友,理當來說應該要支持克萊兒的決定,可是她卻是先跑去尋求凱西的認同,懇求凱西也一同參與,從此處可以感覺到瑪西亞較為退縮、猶豫的態度。然而凱西只是雙臂抱膝,拒絕此提議。凱西的性格早在電影的第一幕便十分鮮明地流露出來:獨自坐在位子望向窗外遠景、進入車內是選擇副駕駛座而非後座,完全的封閉,完全的孤獨,彷若世上發生的一切與她無關,包括自己的生命,令觀眾不禁好奇凱西究竟在過去經歷了何事。

 

直到看完整部片,我才瞭解凱西其實是三位女生之中,求生意志最為堅決的人,她不主動出擊只是為了靜待良好的時機,如同打獵,即便獵物出現在眼前也不能貿然舉槍瞄準,要審視獵物是否具備危險性,否則只會讓自己身陷危難中。此外,她亦注意到丹尼斯的態度變幻無常,時而是冷酷、不苟言笑的男士,時而是拘謹、注重紀律的女士,時而是無知、想法天真的小孩,凱西正是瞄準了這個「漏洞」而進行反擊。

 

凱文的反社會人格控制了凱文的意識,並準備進行一場可怕的計畫。導演奈沙馬蘭在本片中運用許多的特寫鏡頭,尤其是凱文的神情,因為凱文體內淺藏的人格各有特色,眉毛的抑揚、眼睛的開闔、嘴角的弧度等,必須要讓觀眾知道此時此刻是哪一位在說話,同時,近距離的凝視凱文的眼神也會帶給觀眾壓迫感,彷彿被綁架的人就是自己,所以觀賞時情緒很容易跟隨著劇情大起大落,我想這就是導演所欲達成的效果吧!

 

《分裂》除了有達成商業片必備的娛樂效果,看著男主角詹姆斯麥艾維輕鬆自如地切換角色(人格),三位女孩在面對性命垂危時所作出的反擊,它也讓觀眾認識到解離性身分障礙的病徵。較為可惜的是本片並沒特別著墨為何凱文會患有多重人格,僅是蜻蜓點水般地帶過有些遺憾。

 

【完】

arrow
arrow

    IG: readuwant_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