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道上的阿波羅》(全九冊)

小玉由起

時常轉學、交不到真心朋友的西見薰轉學到九州後,意外認識了經常打架、人人畏懼的川渕千太郎,並與他成為朋友,開始接觸爵士樂,隨著與迎律子、百合香、淳一等人的相識,一段友情與多角戀交織的青春音樂物語即將展開......


知道《坂道上的阿波羅》這作品時仍是個國中生,卻並未多加關注,源於小玉由起老師的畫風不符合當時審美觀,而至於為何隔了近十年的時光後選擇閱讀它呢?嗯,硬要提出一個理由,大概是在逛網路書店時,書封不經意從我眼前掠過,封面所散發出的純樸氣息引發我的好奇心。是的,與現在華麗多彩的漫畫書封迥然不同,《阿波羅》的每一本書封配一位角色,就連背景也僅單一色。所以查了簡介後,才發現是個描述1960年代日本高校生的純情故事啊!

隨著年紀增長,無論體裁是紙本或影像,只要設定在20世紀前、中期的故事,如《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來自紅花坂》,皆令我充滿興味,因此我更不能再次錯過因為審美觀而摒棄掉的《阿波羅》。且實際閱讀後,小玉由起老師的畫風100%是能接受的!還數度認為千太郎跟淳一很帥氣!一點都不會影響閱讀的興致,屬於昭和的純樸可以在劇情中窺見一斑,雖然每個角色不盡完美,個性上的刻畫卻貼近現實,常在角色的心情寫照中獲得共鳴。

儘管《阿波羅》不免運用許多少女漫的老哽,像是A單戀B,B暗戀C,C煞到了D,D無意間喜歡上E……沒錯不誇張,老師狠心地把感情線全部畫成了單向道!多角戀沒有不好,但是許多爛作敗在多角戀的設定上(至於哪些是爛作,請大家自由心證)。幸好,老師在描述角色情感轉換的細節上處理得不錯,並不會讓人產生「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太莫名了吧」的想法。而且昭和時期的感情更添一股純粹,僅是一個微笑、一句話就面紅耳赤的戀愛實在太美好!對於長期在BL中吃肉吃慣的我來說,《阿波羅》可稱作清流中的清流。

既然說到了愛情,當然不能少提本作中最重要的友誼(兄弟情)!如同簡介所述,西見薰是非常內向、不擅交際的學生,遇見了校園中的小霸王千太郎之後,產生音樂上的交流,才進而成為交心朋友,儘管兩人都屬於校園中不受歡迎的類型,但是他們不在乎,光是爵士樂就足夠充實生活並樂此不疲。老師是利用一些事件、行動,讓讀者自行發掘兩人互動上的變化,隨著劇情推展,情誼也更加深刻。但若搬上現實面來談,西見的個性一定會讓我頭疼,他是心思縝密善感,會為了成全他人,選擇退讓的那種好人,總覺得他的感性常凌駕理性上頭,明明是個聰明人,可是許多做法都不夠聰明。反倒是平常大剌剌的千太郎,常表現得十分淡定,實際上是個內心寂寞的人。我想,正是他們截然不同,才能變成彼此重要的夥伴。

除了兄弟情,我頗喜歡律子這位溫柔含蓄,臉上有雀斑的可愛女孩,儘管不懂爵士樂,卻經常伴西見與千太郎在地下室,觀看其練習。她和OO最後成為戀人固然可喜可賀,只是我一直很遺憾沒能看她仍舊沒和XX坦承心意(我本人是較期望律子和他在一起啦)。然而,感情這種東西,一旦沒有在對的時機點把握住,就算事後回頭看清,也早已不是原先的模樣。換個角度想,人與人之間,並非只能以「愛人」的身分才得以相伴,總有比「愛人」還要更深的羈絆存在。

『坂道』,網路上譯作「土坡子、斜坡」,讀完漫畫後,或許將其作為「學生時代所留下的足跡」的延伸意象也滿貼切的。『阿波羅』則是書中提過的一首爵士樂曲,不清楚為何會選用這首曲名,但我想應該是刻意為了和前面的『坂道』形成中西文化的反差。裡面不只提及過阿波羅,還有許多5、60年代的知名爵士樂曲,我唯一比較有印象的,是Art Blakey的〈Moanin'〉,YT上可以查到音源,聆聽的時候,腦海中會浮現西見和千太郎愉快合奏的畫面。

在網路上發現《阿波羅》的討論度很低,就算有也大多是動畫版的心得,可我由衷希望更多讀者知道這部好作品。

 

 

【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G: readuwant_bl 的頭像
    IG: readuwant_bl

    -Out of Control- Jane的韓星雜談

    IG: readuwant_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